教宗方济各:2024年7月祈祷意向

教宗方济各
托付于教宗全球祈祷网络的祈祷意向
2024年7月

为病患的牧灵关怀
让我们祈祷:愿病人傅油圣事把上主的力量,赋给那些领受此圣事的人及他们的家人,越来越成为怜悯和希望的可见标记。

(全属于祢 恭译)

教宗的话

第 32 届世界病患日文告
2024 年 2 月 11 日
节选

……
弟兄姊妹们,任何疾病最需要的照护,首先是满怀慈悲和爱的亲近。因此, 照顾病患,尤其意味着关怀他们所有的关系:与天主的关系、与他人(家人、朋友、医护人员)的关系、与受造界的关系,以及与自己的关系。这有可能做得到吗?当然有可能做得到,而且我们所有的人都蒙召确保这能成为事实。让我们看看「慈善的撒玛黎雅人」的图像(参阅:路十 25~37),观察他放慢脚步、亲近他人的能力,以及他以温柔的爱照顾受苦弟兄的创伤。

让我们牢记生命的真谛: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有人接纳我们;我们为爱而生,并且蒙召去和他人共融,建立兄弟情谊。兄弟情谊这生命的层面, 特别在患病和脆弱的时候支撑着我们,是为了要治愈我们的社会疾病必须采用的第一种疗法。

对于你们患病的人,无论是急性的,还是慢性的,我想说:「不要为你们对亲密和温柔的渴望而感到羞愧!不需要隐瞒,也绝对不要认为自己是别人的负担。病患的状况敦促我们所有的人停下来,远离忙碌的生活节奏,重新发现自己。」

在这个划时代的变革时刻,我们基督徒特别蒙召以耶稣充满爱怜的目光,关心遭受痛苦和感到孤单的人,也许是被边缘化和被抛弃的人。以主基督在祈祷中,特别是在圣体圣事中赐给我们彼此的爱,来疗愈孤寂和孤立的创伤。这样,我们便共同合作,对抗个人主义、冷漠及丢弃文化,使温柔和慈悲的文化得以茁壮成长。

病患、脆弱者和穷人,是教会的核心,也必须是我们人道关怀和牧灵照顾的焦点。愿我们铭记于心!让我们将自己托付给圣母玛利亚──病人之痊,愿她为我们代祷,帮助我们成为建立亲密关系和兄弟情谊的匠人。

(台湾地区主教团版本)

教宗方济各
公开接见
2024年2月26日
节选

今天我想和你们谈论病患傅油圣事,这使我们触及到天主对人的怜悯爱。它曾被称为临终傅油,因为听说那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的心灵上的安慰。改称为「病患傅油」有助于扩增我们的使命,将疾病和苦难的经历纳入天主慈悲爱的范畴。

在圣经中的一圣像,深刻地表达了病患傅油所显露的奥秘:那就是《路加福音》(10:30-35) 中所记载的「慈善的撒玛利亚人」的寓言。每当我们主持这圣事时,主耶稣就会以神父的身份, 走近那些遭受重病者或年长者。寓言中讲到那慈善的撒玛利亚人照顾患病的人,在他的伤口上注了油和酒。油使我们想起每年圣周四的圣油仪式弥撒中主教所祝圣过的油,正是为了给病人傅油。而酒则是基督的爱与恩宠的象征,源自于祂为我们献出的生命,并使教会在圣礼仪式中得以丰硕的呈现出。

最后,那位患病者被托付给一位客店店主, 请他不惜一切代价继续照顾此病患。那么,这位店主是谁呢?是教会,基督徒团体,也就是我们。上主每天都将那些受身体和精神折磨的人托付给我们,好使祂所有的怜悯和救恩毫无保留地赐给他们。雅各伯书以明确而严谨的态度重申了这使命,他指示:「你们中间有患病的吗?他该请教会的长老们来;他们该为他祈祷,因主的名给他傅油:出于信德的祈祷,必救那病人,主必使他起来;并且如果他犯了罪,也必得蒙赦免。(5:14-15)

因此,这种做法在宗徒时代就已经施行了。事实上,耶稣教导他的门徒要如同他般地优先爱病人和受苦的人。耶稣向他们传授了技能和职责, 让他们继续因他的名并追随他的心,藉由特殊的圣事恩宠赋予救助与平安。然而,这不应该让我们陷入对奇迹执着的探索,或以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被治愈。反而,这也是耶稣亲近病人和老人的欣慰,因为任何上了年纪的人,任何超过 65 岁的人,都可以领受这项圣事,以此耶稣靠近我们。但是,当有人生病时,我们偶尔会想:「还是要求神父来吧」;「不行,他会带来坏运气, 我们别叫他来」,或者 「他会吓到病人的」。

为什么我们会这么想呢?因为有传闻殡仪业者会在神父之后到来。但这不确实。神父前来是帮助病人或上了年纪的人;这就是为什么神父探望病人如此重要;我们应该把神父叫到病人身边, 说:「来,给他傅油,祝福他」。是耶稣亲自来救助病人,给与他力量,赐予他希望,帮助他; 也宽恕了他的罪。这是非常美好的!不要认为这是忌讳,因为在痛苦和生病的时候,确知我们并不孤单总是好事: 事实上,神父和在为病人傅油时,在场的人代表了整个基督徒团体,如同一个体 聚在受苦者及其家人周围,扶持他们的信德和望德,并藉由祈祷和兄弟般的热情来支持他们。但最大的安慰是主耶稣在圣礼中现身的事实:主耶稣亲自出现在圣礼中,他牵着我们的手,像对待病人一样抚抱我们,并提醒我们我们已经属于他了,没有什么,甚至是邪恶和死亡,能够将我们与祂分开。

我们是否习惯要求神父,让他来探望我们的病人 — 我不是指那些患流感持续三四天的人,而是指患重病的人 — 以及我们的老人,赐予他们圣体,给予他们安慰,耶稣的力量,能持续吗? 让我们如此进行吧!

(节选自 《和平月刊》2024年7月)

© 全属于祢 & 教宗全球祈祷网络 2024
Cum Approbatione Ecclesiastica 2024

教宗方濟各:2024年7月祈禱意向

教宗方濟各
託付於教宗全球祈禱網絡的祈禱意向
2024年7月

為病患的牧靈關懷
讓我們祈禱:願病人傅油聖事把上主的力量,賦給那些領受此聖事的人及他們的家人,越來越成為憐憫和希望的可見標記。

(全屬於禰 恭譯)

教宗的話

第 32 屆世界病患日文告
2024 年 2 月 11 日
節選

……
弟兄姊妹們,任何疾病最需要的照護,首先是滿懷慈悲和愛的親近。因此, 照顧病患,尤其意味著關懷他們所有的關係:與天主的關係、與他人(家人、朋友、醫護人員)的關係、與受造界的關係,以及與自己的關係。這有可能做得到嗎?當然有可能做得到,而且我們所有的人都蒙召確保這能成為事實。讓我們看看「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圖像(參閱:路十 25~37),觀察他放慢腳步、親近他人的能力,以及他以溫柔的愛照顧受苦弟兄的創傷。

讓我們牢記生命的真諦: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有人接納我們;我們為愛而生,並且蒙召去和他人共融,建立兄弟情誼。兄弟情誼這生命的層面, 特別在患病和脆弱的時候支撐著我們,是為了要治癒我們的社會疾病必須採用的第一種療法。

對於你們患病的人,無論是急性的,還是慢性的,我想說:「不要為你們對親密和溫柔的渴望而感到羞愧!不需要隱瞞,也絕對不要認為自己是別人的負擔。病患的狀況敦促我們所有的人停下來,遠離忙碌的生活節奏,重新發現自己。」

在這個劃時代的變革時刻,我們基督徒特別蒙召以耶穌充滿愛憐的目光,關心遭受痛苦和感到孤單的人,也許是被邊緣化和被拋棄的人。以主基督在祈禱中,特別是在聖體聖事中賜給我們彼此的愛,來療愈孤寂和孤立的創傷。這樣,我們便共同合作,對抗個人主義、冷漠及丟棄文化,使溫柔和慈悲的文化得以茁壯成長。

病患、脆弱者和窮人,是教會的核心,也必須是我們人道關懷和牧靈照顧的焦點。願我們銘記於心!讓我們將自己託付給聖母瑪利亞──病人之痊,願她為我們代禱,幫助我們成為建立親密關係和兄弟情誼的匠人。

(臺灣地區主教團版本)


教宗方濟各
公開接見
2024年2月26日
節選

今天我想和你們談論病患傅油聖事,這使我們觸及到天主對人的憐憫愛。它曾被稱為臨終傅油,因為聽說那是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的心靈上的安慰。改稱為「病患傅油」有助於擴增我們的使命,將疾病和苦難的經歷納入天主慈悲愛的範疇。

在聖經中的一聖像,深刻地表達了病患傅油所顯露的奧秘:那就是《路加福音》(10:30-35) 中所記載的「慈善的撒瑪利亞人」的寓言。每當我們主持這聖事時,主耶穌就會以神父的身份, 走近那些遭受重病者或年長者。寓言中講到那慈善的撒瑪利亞人照顧患病的人,在他的傷口上注了油和酒。油使我們想起每年聖週四的聖油儀式彌撒中主教所祝聖過的油,正是為了給病人傅油。而酒則是基督的愛與恩寵的象徵,源自於祂為我們獻出的生命,並使教會在聖禮儀式中得以豐碩的呈現出。

最後,那位患病者被託付給一位客店店主, 請他不惜一切代價繼續照顧此病患。那麼,這位店主是誰呢?是教會,基督徒團體,也就是我們。上主每天都將那些受身體和精神折磨的人託付給我們,好使祂所有的憐憫和救恩毫無保留地賜給他們。雅各伯書以明確而嚴謹的態度重申了這使命,他指示:「你們中間有患病的嗎?他該請教會的長老們來;他們該為他祈禱,因主的名給他傅油:出於信德的祈禱,必救那病人,主必使他起來;並且如果他犯了罪,也必得蒙赦免。(5:14-15)

因此,這種做法在宗徒時代就已經施行了。事實上,耶穌教導他的門徒要如同他般地優先愛病人和受苦的人。耶穌向他們傳授了技能和職責, 讓他們繼續因他的名並追隨他的心,藉由特殊的聖事恩寵賦予救助與平安。然而,這不應該讓我們陷入對奇跡執著的探索,或以為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被治癒。反而,這也是耶穌親近病人和老人的欣慰,因為任何上了年紀的人,任何超過 65 歲的人,都可以領受這項聖事,以此耶穌靠近我們。但是,當有人生病時,我們偶爾會想:「還是要求神父來吧」;「不行,他會帶來壞運氣, 我們別叫他來」,或者 「他會嚇到病人的」。

為什麼我們會這麼想呢?因為有傳聞殯儀業者會在神父之後到來。但這不確實。神父前來是幫助病人或上了年紀的人;這就是為什麼神父探望病人如此重要;我們應該把神父叫到病人身邊, 說:「來,給他傅油,祝福他」。是耶穌親自來救助病人,給與他力量,賜予他希望,幫助他; 也寬恕了他的罪。這是非常美好的!不要認為這是忌諱,因為在痛苦和生病的時候,確知我們並不孤單總是好事: 事實上,神父和在為病人傅油時,在場的人代表了整個基督徒團體,如同一個體 聚在受苦者及其家人周圍,扶持他們的信德和望德,並藉由祈禱和兄弟般的熱情來支持他們。但最大的安慰是主耶穌在聖禮中現身的事實:主耶穌親自出現在聖禮中,他牽著我們的手,像對待病人一樣撫抱我們,並提醒我們我們已經屬於他了,沒有什麼,甚至是邪惡和死亡,能夠將我們與祂分開。

我們是否習慣要求神父,讓他來探望我們的病人 — 我不是指那些患流感持續三四天的人,而是指患重病的人 — 以及我們的老人,賜予他們聖體,給予他們安慰,耶穌的力量,能持續嗎? 讓我們如此進行吧!

(節選自 《和平月刊》2024年7月)

© 全屬於禰 & 教宗全球祈禱網路 2024
Cum Approbatione Ecclesiastica 2024

教宗方濟各:2024年6月祈禱意向

教宗方濟各
託付於教宗全球祈禱網絡的祈禱意向
2024年6月

為逃離家園的移民
讓我們祈禱:願躲避戰火或饑餓、被迫踏上危險和暴力旅程的移民,在東道國獲得接納,找到重啟生活的機會。

(全屬於禰 恭譯)

教宗的話

教宗方濟各
第 109 屆世界移民及難民日文告
2023 年 9 月 24 日
節選

……
在今天,人們被迫遷徙最明顯可見的原因,就是迫害、戰爭、環境災害和嚴重的貧窮。遷徙者因為貧窮、恐懼或絕望而逃難。為了要消除這些肇因,並藉此消除被迫遷徙這件事情, 我們需要所有人依照自己的責任,共同承諾採取行動。首先,是問我們自己可以做什麼?相對地,應該停止做什麼?我們必須盡一切努力去停止軍備競賽、經濟殖民主義、掠奪他人資源,以及對我們共同家園的毀壞。

……
為了讓移民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選擇,我們必須努力讓所有人都在公益中獲得平等的分享, 能夠讓自己的基本權利得到尊重,並獲得完整、符合人性的發展。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夠向每個人提供一個有尊嚴、有意義的人生——無論是為個人,或是在家庭中。顯然, 遷徙者的祖國及其領導者負有最主要的責任,他們受揀選去施行德政——透明公開、誠實、有遠見,並且為所有人服務,特別是為那些最弱小的人。他們也必須要有條件來成就這一切,同時不會讓自己的自然和人力資源被剝奪一空,並且不受其他國家勢力的干預,而其目的是謀求少數人的利益。當環境讓人考慮是否要遷徙的時候,我們必須確保當事人作出決定時,有足夠完整的資訊並且經過深思熟慮,以避免為數眾多的男人、女人和孩子們,被危險的假像或不擇手段的人口販子所矇騙。
……
正值我們邁向 2025 年的禧年之際,應該記得慶祝禧年的這個面向。個別的國家和整個國際群體都應保障每個人可以享有不被強迫遷徙的權利, 意即有權利在自己的國家中度一個和平且有尊嚴的生活。這個權利雖然尚未成為法律上的條文,但鑒於它的重要性確實是極為根本的, 所以面對超越國界的共同利益,保障此權利需要被視為所有國家的共同責任。確實,世界的資源並非無限,經濟方面較為貧窮之國家的發展有賴於我們在所有國家中所產生的共用能力。只要這個權利尚未得到保障——將是很漫長的一個過程——許多人仍然會被迫離鄉背井,為了尋找更好的生活。
……
一方面我們要努力確保每一位遷徙者的決定都是自由的,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對每一位遷徙者的尊嚴予以最高的尊重;這代表著,要儘量合宜地陪伴和管理每一波的移民潮、建造橋樑而非高牆、為安全和定期的遷徙群體擴張管道。無論我們決定在哪裡建立我們的未來,無論是在祖國或他鄉,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一個準備好接納人、保護人、幫助人和能使人融入、不歧視、不排除任何人的團體。

(臺灣地區主教團版本)


教宗方濟各
於薩克羅法諾主教團安排的會議中,對與會者致詞
(2023 年 3 月 9 日 )
節選

熱誠接待是愛和其率真活力的流露,使我們除了關心他人也為他們尋找最好的生活。(參閱眾位弟兄通諭 FRATELLI TUTTI,97-98)就愛的觀點而言,教宗本篤十六世的第一部通諭《天主是愛》(發怖於 2005 年 12 月 25 日)是主要的參考文獻。

我要向你們提出《眾位弟兄》的第二個重點, 是第 141 號文,並引述全文如下:「世界不同國家的真正素質,取決於它不僅從國家的層面思考, 而也從人類大家庭的層面思考。在危急存亡之秋, 這樣的能力顯得尤其關鍵。自我封閉的民族主義終會表現出欠缺這種不計回報的精神,誤以為可自行發展,而無視他人的毀滅,並以自我封閉來保護自己。移民被視為篡奪者,沒有任何貢獻。於是,人們幼稚地認為窮人是危險或無用的,而強勢者才是慷慨的施恩者。只有當社會和政治文化不計回報地接納外來者,才能創建未來。」

我們來看第四章的標題是「不計回報的接納」,其中談到了「不計回報」(參閱第 139-141 號文)。 就「不計回報」而論,是對建立兄弟情誼和社會友誼至關重要的。對於你們,我強調最後一段話:「只有當社會和政治文化不計回報地接納外來者,才能創建未來。」(第 141 節)「不計回報的接納。」 往往,我們會談論到移民者,為樂於接受他們的社會所付出,或者可能會做出的貢獻。

這是事實也很重要。然而,根本的判據並不在於這人是否有用,而是他或她所存在的重要性。另一位值得受接納的人,並非因他擁有或能會給予什麼,而是在於他是什麼程度的人。

(節選自 《和平月刊》2024年6月)

© 全屬於禰 & 教宗全球祈禱網路 2024
Cum Approbatione Ecclesiastica 2024

教宗方济各:2024年6月祈祷意向

教宗方济各
托付于教宗全球祈祷网络的祈祷意向
2024年6月

为逃离家园的移民
让我们祈祷:愿躲避战火或饥饿、被迫踏上危险和暴力旅程的移民,在东道国获得接纳,找到重启生活的机会。

(全属于祢 恭译)

教宗的话

教宗方济各
第 109 届世界移民及难民日文告
2023 年 9 月 24 日
节选

……
在今天,人们被迫迁徙最明显可见的原因,就是迫害、战争、环境灾害和严重的贫穷。迁徙者因为贫穷、恐惧或绝望而逃难。为了要消除这些肇因,并藉此消除被迫迁徙这件事情, 我们需要所有人依照自己的责任,共同承诺采取行动。首先,是问我们自己可以做什么?相对地,应该停止做什么?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去停止军备竞赛、经济殖民主义、掠夺他人资源,以及对我们共同家园的毁坏。

……
为了让移民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选择,我们必须努力让所有人都在公益中获得平等的分享, 能够让自己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并获得完整、符合人性的发展。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向每个人提供一个有尊严、有意义的人生——无论是为个人,或是在家庭中。显然, 迁徙者的祖国及其领导者负有最主要的责任,他们受拣选去施行德政——透明公开、诚实、有远见,并且为所有人服务,特别是为那些最弱小的人。他们也必须要有条件来成就这一切,同时不会让自己的自然和人力资源被剥夺一空,并且不受其他国家势力的干预,而其目的是谋求少数人的利益。当环境让人考虑是否要迁徙的时候,我们必须确保当事人作出决定时,有足够完整的信息并且经过深思熟虑,以避免为数众多的男人、女人和孩子们,被危险的假象或不择手段的人口贩子所蒙骗。
……
正值我们迈向 2025 年的禧年之际,应该记得庆祝禧年的这个面向。个别的国家和整个国际群体都应保障每个人可以享有不被强迫迁徙的权利, 意即有权利在自己的国家中度一个和平且有尊严的生活。这个权利虽然尚未成为法律上的条文,但鉴于它的重要性确实是极为根本的, 所以面对超越国界的共同利益,保障此权利需要被视为所有国家的共同责任。确实,世界的资源并非无限,经济方面较为贫穷之国家的发展有赖于我们在所有国家中所产生的共享能力。只要这个权利尚未得到保障——将是很漫长的一个过程——许多人仍然会被迫离乡背井,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
……
一方面我们要努力确保每一位迁徙者的决定都是自由的,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对每一位迁徙者的尊严予以最高的尊重;这代表着,要尽量合宜地陪伴和管理每一波的移民潮、建造桥梁而非高墙、为安全和定期的迁徙群体扩张管道。无论我们决定在哪里建立我们的未来,无论是在祖国或他乡,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一个准备好接纳人、保护人、帮助人和能使人融入、不歧视、不排除任何人的团体。

(台湾地区主教团版本)

教宗方济各
於薩克羅法諾主教團安排的會議中,對與會者致詞
(2023 年 3 月 9 日 )
节选

热诚接待是爱和其率真活力的流露,使我们除了关心他人也为他们寻找最好的生活。(参阅众位弟兄通谕 FRATELLI TUTTI,97-98)就爱的观点而言,教宗本笃十六世的第一部通谕《天主是爱》(发怖于 2005 年 12 月 25 日)是主要的参考文献。

我要向你们提出《众位弟兄》的第二个重点, 是第 141 号文,并引述全文如下:「世界不同国家的真正素质,取决于它不仅从国家的层面思考, 而也从人类大家庭的层面思考。在危急存亡之秋, 这样的能力显得尤其关键。自我封闭的民族主义终会表现出欠缺这种不计回报的精神,误以为可自行发展,而无视他人的毁灭,并以自我封闭来保护自己。移民被视为篡夺者,没有任何贡献。于是,人们幼稚地认为穷人是危险或无用的,而强势者才是慷慨的施恩者。只有当社会和政治文化不计回报地接纳外来者,才能创建未来。」

我们来看第四章的标题是「不计回报的接纳」,其中谈到了「不计回报」(参阅第 139-141 号文)。 就「不计回报」而论,是对建立兄弟情谊和社会友谊至关重要的。对于你们,我强调最后一段话:「只有当社会和政治文化不计回报地接纳外来者,才能创建未来。」(第 141 节)「不计回报的接纳。」 往往,我们会谈论到移民者,为乐于接受他们的社会所付出,或者可能会做出的贡献。

这是事实也很重要。然而,根本的判据并不在于这人是否有用,而是他或她所存在的重要性。另一位值得受接纳的人,并非因他拥有或能会给予什么,而是在于他是什么程度的人。

(节选自 《和平月刊》2024年6月)

© 全属于祢 & 教宗全球祈祷网络 2024
Cum Approbatione Ecclesiastica 2024

教宗方濟各:2024年5月祈禱意向

教宗方济各
托付于教宗全球祈祷网络的祈禱意向
2024年5月

請為男女會士及修生的培育祈禱
祈願男女會士及修生透過人性、牧靈、靈修及團體的培育,在各自的聖召中逐漸成長,成為可靠的福音見證人。

教宗的話

教宗方濟各
2022年世界為聖召祈禱日文告
節選

……
偕行,同行,是教會聖召的基本原則。惟有在這樣的視野下,才能辨識和認清各種各樣的聖召,善行和福傳事業。我們知道:教會的存在,在於福傳,在歷史中前行,撒播福音的種子。這種使命,只有牧民工作的全面協同,才能完成,更為重要的,主的全部門徒共同參與,才能實現。因為“因他們所受的洗禮,全體天主子民,成了福傳的門徒。”(參看:瑪28:19)全體已經領洗的人,不論他們在教會內,處於什麼地位,或者,他們所受的信德教育,處在什麼水準,他們都是福傳的代言人。(《福音的喜樂》120號)。我們必須留意,牧者和平信徒思想上的差異,就是把前者(牧者)看作是主角,後者(平信徒)看作是執行者,作為天主的子民,平信徒和牧者,共同前行,承行基督徒的使命。教會,作為一個整體,是福傳的團體。

……
天主仁愛和具有創造性的注目,在耶穌身上,是一種完全獨特的方式。馬爾谷聖史,透過耶穌與一個富少年的講話,給我們說:“耶穌注視著他,喜愛他。”(谷10:21)。耶穌的注目,充滿仁愛,安息在我們每人身上。兄弟姐妹們,讓我們允許我們受這注目的觸動,允許祂帶領我們走出自我!讓我們也學著通過這種方式,學會注視彼此,使所有同我們一起生活,與我們相遇的人 —— 不論他們是誰 —— 都感到自己受到歡迎,使自己覺察到,某人正以仁愛注視著自己,邀請他們拓展他們的全部潛能。
當我們接納這種注目時,我們的生命就改變了。每樣事物成了我們與自己與天主之間談論聖召的對話,我們與他人之間也是如此。經驗深刻的對話,使我們變得更為真實。在受祝聖成為司鐸的聖召上,成了基督恩寵和仁慈的工具。在度獻身生活的聖召上,成了讚頌天主,成了新人類的先知。在婚姻聖召上,成了共同的恩賜,共同的恩主,共同的生命導師。在各種教會性聖召和服務中,我們蒙召透過天主的眼目,觀察世界,觀察彼此,藉我們的工作和言語,為良善服役,傳播友愛。

……
作為基督徒,我們並非單獨領受聖召;我們也共同受了聖召。我們好似馬賽克的小瓷磚。每一塊小瓷磚都是可愛的,只有把它們放在一起,才形成一幅圖畫。在天主的心中,在宇宙的穹蒼上,我們每人都是一顆閃耀的星星。儘管我們同時蒙召去形成一個能引導人,給人照亮人生途徑的星群,從我們生活的地方開始。這就是教會的奧跡:一種不同的慶祝,一種標記,一種使人蒙召的總集。為此,教會必須越來越偕行:能共同行動,在各樣的和諧中相聯,能使每人都能主動參與,使每人都作出貢獻。
當我們談及“聖召”時,這不僅僅是關於選擇這種聖召,或是選擇生活方式,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某一特定的服事,或是受到慈行,或是修會生活,運動或教會團體的吸引。這是關於使天主的夢想成為現實,是耶穌向聖父祈求“願他們合而為一”(若17:21)的偉大願景的實現。在教會內的每個聖召,在廣義的社會意義上,都是致力於實現同一目標:在男人和女人之間,經由只有聖神才能帶來的多種多樣的和睦,共同祝慶司鐸,度獻身生活的男女,平信徒:讓我們同行,同工作,共同為真理作證,使人類大家庭在愛德中彼此相聯,不再帶有烏托邦(utopian)的願景,而是創造我們的天主的旨意。

教宗方濟各

宗座憲令
真理的喜樂
節選

2 […] 如我曾經指明,「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主要貢獻之一,正是尋求解決神學與神職關懷、信仰與生活之間脫離的方法。我相信,大公會議在某種程度上徹底改變了宗教體系現況 – 信徒的行為與想法」(..)與我們同代的所有人對話,認真傾聽他們所關切的事、苦惱和需求。因此, 在《司鐸之培養》法令 Optatam Totius 中,「神職關懷.. 應該全然充滿于學生的整體培訓中」, 使他們習慣了「跨越自己教區、民族或習俗的局限,援助整個教會的需求,且在心靈上做好準備到各地傳揚福音」。

3 經由天主子民在不同的大陸地域,對福音中的社會和文化沉思,和與多元文化間的對話下的努力不懈的責任,這豐碩的分析和指引資產「扎實」得到了驗證碩果。現在是整合,傳授教會所研, 和以因變革所需的智慧和勇氣「向前行」的時刻了。

對全體天主子民,當今的首要需求是,著手「聖神充滿」福傳新階段做好準備。 這就需要「堅決的識別、淨化和改革過程」。在此過程中,教會教學體系的恰當革新扮演關鍵性的角色。事實上,這些研究應為司鐸、就任聖職的男女和忠誠的平信徒的適當培育提供機會和步驟。同時,這些研究也被視為天賜的文化研究室性質,教會在其中對基督事件所帶來的實質性的詮釋,並得到才智和學識恩賜的滋養,從信仰觀念到主教的教義,也由先知的神恩到醫生和神學家的神恩,聖神藉由這些恩賜多方面的豐富了天主子民。這是教會「向前行」的基本要素!更重要的是, 今日,我們不僅生活在一個變遷的時代,而且正經歷一場真正劃時代的轉變 ,其特徵是廣泛的「人類學危機」和「環境危機」。事實上,我們每天都會看到「跡象顯示,由於變化和退化的速度很快,現在的情況已經達到了臨界點; 這些在大規模自然災害以及社會甚至金融危機中都很明顯」。總之,這要求「改變全球發展模式」,「重新定義我們的進步主張」。「問題是我們仍然缺乏應對這場危機所需的文化。我們缺乏想出新道路的領導力」。

就學術培訓和科學研究的文化層面而言,這項艱巨而緊迫的任務,需要在徹底的範例轉移中有顯著和豐富的成果;或者,我相信,是「令人注目的文化大變革」。[27] 在這項努力中,世界各地的教會大學和全體教學人員網路,被要求給予耶穌基督福音的酵母、鹽和光的確定性的作用,以及教會現有的常規中持續開放新局面和構想。

這長達 87 頁的檔,目標是考慮到個人全方面的整體教育。

© 教宗全球祈禱網路 & 臺灣天主教祈禱福傳會 & 全屬於禰 2024
Cum Approbatione Ecclesiastica 2024

教宗方济各:2024年5月祈祷意向

教宗方济各
托付于教宗全球祈祷网络的祈祷意向
2024年5月

请为男女会士及修生的培育祈祷
祈愿男女会士及修生透过人性、牧灵、灵修及团体的培育,在各自的圣召中逐渐成长,成为可靠的福音见证人。

教宗的话

教宗方济各
2022年世界为圣召祈祷日文告
节选

……
偕行,同行,是教会圣召的基本原则。惟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才能辨识和认清各种各样的圣召,善行和福传事业。我们知道:教会的存在,在于福传,在历史中前行,撒播福音的种子。这种使命,只有牧民工作的全面协同,才能完成,更为重要的,主的全部门徒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因为“因他们所受的洗礼,全体天主子民,成了福传的门徒。”(参看:玛28:19)全体已经领洗的人,不论他们在教会内,处于什么地位,或者,他们所受的信德教育,处在什么水平,他们都是福传的代言人。(《福音的喜乐》120号)。我们必须留意,牧者和平信徒思想上的差异,就是把前者(牧者)看作是主角,后者(平信徒)看作是执行者,作为天主的子民,平信徒和牧者,共同前行,承行基督徒的使命。教会,作为一个整体,是福传的团体。

……
天主仁爱和具有创造性的注目,在耶稣身上,是一种完全独特的方式。马尔谷圣史,透过耶稣与一个富少年的讲话,给我们说:“耶稣注视着他,喜爱他。”(谷10:21)。耶稣的注目,充满仁爱,安息在我们每人身上。兄弟姐妹们,让我们允许我们受这注目的触动,允许祂带领我们走出自我!让我们也学着通过这种方式,学会注视彼此,使所有同我们一起生活,与我们相遇的人 —— 不论他们是谁 —— 都感到自己受到欢迎,使自己觉察到,某人正以仁爱注视着自己,邀请他们拓展他们的全部潜能。
当我们接纳这种注目时,我们的生命就改变了。每样事物成了我们与自己与天主之间谈论圣召的对话,我们与他人之间也是如此。经验深刻的对话,使我们变得更为真实。在受祝圣成为司铎的圣召上,成了基督恩宠和仁慈的工具。在度献身生活的圣召上,成了讚颂天主,成了新人类的先知。在婚姻圣召上,成了共同的恩赐,共同的恩主,共同的生命导师。在各种教会性圣召和服务中,我们蒙召透过天主的眼目,观察世界,观察彼此,藉我们的工作和言语,为良善服役,传播友爱。

……
作为基督徒,我们并非单独领受圣召;我们也共同受了圣召。我们好似马赛克的小瓷砖。每一块小瓷砖都是可爱的,只有把它们放在一起,才形成一幅图画。在天主的心中,在宇宙的穹苍上,我们每人都是一颗闪耀的星星。尽管我们同时蒙召去形成一个能引导人,给人照亮人生途径的星群,从我们生活的地方开始。这就是教会的奥迹:一种不同的庆祝,一种标记,一种使人蒙召的总集。为此,教会必须越来越偕行:能共同行动,在各样的和谐中相联,能使每人都能主动参与,使每人都作出贡献。
当我们谈及“圣召”时,这不仅仅是关于选择这种圣召,或是选择生活方式,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某一特定的服事,或是受到慈行,或是修会生活,运动或教会团体的吸引。这是关于使天主的梦想成为现实,是耶稣向圣父祈求“愿他们合而为一”(若17:21)的伟大愿景的实现。在教会内的每个圣召,在广义的社会意义上,都是致力于实现同一目标:在男人和女人之间,经由只有圣神才能带来的多种多样的和睦,共同祝庆司铎,度献身生活的男女,平信徒:让我们同行,同工作,共同为真理作证,使人类大家庭在爱德中彼此相联,不再带有乌托邦(utopian)的愿景,而是创造我们的天主的旨意。

教宗方济各
宗座宪令
真理的喜乐
节选

2 […] 如我曾经指明,「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主要贡献之一,正是寻求解决神学与神职关怀、信仰与生活之间脱离的方法。我相信,大公会议在某种程度上彻底改变了宗教体系现况 – 信徒的行为与想法」(..)与我们同代的所有人对话,认真倾听他们所关切的事、苦恼和需求。因此, 在《司铎之培养》法令 Optatam Totius 中,「神职关怀.. 应该全然充满于学生的整体培训中」, 使他们习惯了「跨越自己教区、民族或习俗的局限,援助整个教会的需求,且在心灵上做好准备到各地传扬福音」。

3 经由天主子民在不同的大陆地域,对福音中的社会和文化沉思,和与多元文化间的对话下的努力不懈的责任,这丰硕的分析和指引资产「扎实」得到了验证硕果。现在是整合,传授教会所研, 和以因变革所需的智慧和勇气「向前行」的时刻了。

对全体天主子民,当今的首要需求是,着手「圣神充满」福传新阶段做好准备。 这就需要「坚决的识别、净化和改革过程」。在此过程中,教会教学体系的恰当革新扮演关键性的角色。事实上,这些研究应为司铎、就任圣职的男女和忠诚的平信徒的适当培育提供机会和步骤。同时,这些研究也被视为天赐的文化研究室性质,教会在其中对基督事件所带来的实质性的诠释,并得到才智和学识恩赐的滋养,从信仰观念到主教的教义,也由先知的神恩到医生和神学家的神恩,圣神藉由这些恩赐多方面的丰富了天主子民。这是教会「向前行」的基本要素!更重要的是, 今日,我们不仅生活在一个变迁的时代,而且正经历一场真正划时代的转变 ,其特征是广泛的「人类学危机」和「环境危机」。事实上,我们每天都会看到「迹象显示,由于变化和退化的速度很快,现在的情况已经达到了临界点; 这些在大规模自然灾害以及社会甚至金融危机中都很明显」。总之,这要求「改变全球发展模式」,「重新定义我们的进步主张」。「问题是我们仍然缺乏应对这场危机所需的文化。我们缺乏想出新道路的领导力」。

就学术培训和科学研究的文化层面而言,这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需要在彻底的范例转移中有显著和丰富的成果;或者,我相信,是「令人注目的文化大变革」。[27] 在这项努力中,世界各地的教会大学和全体教学人员网络,被要求给予耶稣基督福音的酵母、盐和光的确定性的作用,以及教会现有的常规中持续开放新局面和构想。

这长达 87 页的文件,目标是考虑到个人全方面的整体教育。

© 教宗全球祈祷网络 & 台湾天主教祈祷福传会 & 全属于祢 2024
Cum Approbatione Ecclesiastica 2024

教宗方濟各:2024年4月祈禱意向

教宗方濟各
託付于教宗全球祈禱網路的祈禱意向

為女性角色
願女性的尊嚴和巨大價值,在各種文化中得到承認,願她們在世界各地不再遭受歧視。

教宗的話

教宗方濟各
公開接見
聖伯多祿廣場
2013年4月24日

弟兄姐妹們,早上好!

我們在信經中宣認,耶穌“要在光榮中來到,審判生者死者”。人類的歷史由男女按照天主的肖像受造開始,終結於基督的最後審判。歷史的兩極,時常被人遺忘;有時候,在基督徒的心中,有關基督的再來和最後審判的信仰, 並不是那麼清晰,他們也不那麼堅信。耶穌在祂的公開生活中,時常反映出祂最後來臨的真相。今天,我想反思三部福音,以此幫助我們領悟這個奧秘:有關十位童女的經文,有關塔冷通的比喻的經文,以及有關最後審判的經文。這三個部分,是耶穌有關末世的言論,我們能在聖瑪竇福音中找到。

讓我們首先記得:天主子升天的時候,祂把我們的人性呈獻于天父,祂曾攝取了這個人性,想要吸引我們歸向祂,呼籲整個世界投於天主的懷抱,好使歷史終結的時候,整個本相能託付給天主聖父。然而,在基督的第一次來臨和最後來臨之間有一個“即時時間”(immediate time),這個時間就是我們當下生活的時代。十童女的比喻,正適於這個“即時時間”(immediate time)的背景(參看:瑪25 :1-13)他們是十個婢女,等待新郎的來臨,但是祂延遲來到,她們都昏昏欲睡,但是,她們中間有五個是明智的,帶著她們的燈油,另外五個,她們是愚笨的,留下熄滅的燈,因為她們沒有燈油。那時候,她們出去買了一些油,新郎來到,那愚笨的童女發現,走向婚筵的門被關上了。

她們一次又一次敲門,但是,現在遲延了,新郎回答說:我不認識妳們。新郎就是主, 這個時間,是祂滿懷仁慈和堅忍之情,最後一次來臨之前,祂賞賜我們每個人的,等待祂來臨的時間,警醒的時間;我們必須使我們信德,望德和愛德的明燈,常燃不熄的時刻;我們向良善,美景和真理敞開心扉的時刻。這是我們按照天主的旨意度生的時刻,因為我們也不知道基督再臨的時刻。祂要求我們準備好與祂相遇 —— 準備好相遇,為一個美好的相遇做好準備,為與耶穌相遇做好準備,這意味著我們能看到祂臨在的標記,使我們的信仰,藉著祈禱和聖事,充滿活力,使我們受到照料,不致忘記天主。基督徒沉湎於生活的生命,是一個可悲的生命,一個不幸福的生命。基督徒必須是喜樂的,與耶穌一起喜樂。讓我們總不要安眠!

第二個比喻:有關塔冷通的比喻,使我們思考介於我們運用從天主那裡領受的恩典以及當祂回來的時候,我們給祂的還報之間的關係,那時候,祂會問我們,我們是如何使用它們的(參看:瑪25 :14-30)。我們對這個比喻很熟悉;主人離開的時候,他給自己的僕人少量的塔冷通,以此確保他不在的時候,他們能很好的利用它們。他給第一個僕人五個塔冷通,給了第二個僕人兩個塔冷通,給最後那個僕人一個塔冷通。他們主人不在的時候,前兩個僕人,使他們的塔冷通增值,這些塔冷通是古代的貨幣,然而,第三個僕人,樂意把這個塔冷通埋起來,主人來的時候,按照原狀還給主人。

主人回來的時候,要按照他們所做的一切,施行審斷:他首先讚賞了前兩個僕人,把最後那個僕人扔到外面的黑暗去,因為那最後的僕人出於恐懼,把自己的塔冷通藏了起來,畏縮不前。一個畏縮不前的基督徒,他遮掩了上主賜給他的一切,那樣的基督徒,便不是基督徒!這個基督徒,不為天主賞賜他的一切而感謝天主!

這告訴我們:是時候採取行動,期待上主的來臨了 —— 我們處身於採取行動的時刻 —— 我們必須利用天主賞賜的恩典,取得成果,不是為了我們,而是為了天主,為了教會,為了別人。這常是我們尋求在世上增添良善的時刻;尤其是在這個危機的時刻,重要的是:我們不可以退縮不前,埋沒我們的塔冷通,我們的心神,我們的才智,我們物質上的財富,天主賞賜給我們的一切,相反,我們應該敞開心扉,彼此鼓勵,留意別人。

我在這個廣場,經常看到許多青年人:難道不是嗎?這裡不是有許多青年人嗎?他們在哪裡呢?我要求剛踏上生命之旅途的你們:你們帶上天主賞賜給你們一切嗎?你們是否有想過,如何利用好它們,為他人服務?不要埋藏你們的財富!把賭注押在偉大的理想上,押在那能使你們心胸開闊的理想上,押在那些使你們的才能結出累累碩果的理想上。那賜給我們的生命,不是讓我們出於妒愛,保全自己的生命,而是要求我們付出生命,還報生命。親愛的青年,要有一個深刻的精神!不要害怕去夢想一個偉大的事!

最後的比喻是有關救主第二次來臨的時候,施行審判的經文:那時候,祂要審判眾人。生者和死者(參看:瑪竇25 :31-46)聖史使用這個圖像,就是那把山羊和綿羊分別開來的牧者。他把那些按照天主旨意行事的人放在他的右邊,他們就是那些協助饑餓之人,口渴之人,外邦之人,赤身露體的,患病或坐監的近人 —— 我說起“外邦人”的時候,想起了那在羅馬教區內數量眾多的外邦人: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在他左邊的,是那些不幫助自己近人的人。這告訴我們:天主要基於我們的仁愛精神,基於我們自甘付出的愛德行為,基於我們是怎樣愛我們的弟兄,尤其是關愛那些軟弱的,以及處於急難中的兄弟,以此來審斷我們。當然,我們必須時刻牢記:我們成義,我們得救,是因著天主賞賜的恩典,因著常走在我們之前的天主,自願賞賜給我們的恩典;我們憑著自己,什麼也做不了。信德首先是我們領受的恩典。為了能結出果實,天主的恩典常要求我們向祂敞開心扉,做出自願切實的回應。基督來到,把我們帶到仁慈拯救我們的天主。我們被要求託付給祂,藉良善的生活,符合祂出於愛賞賜給我們的恩典,藉信德和愛德,催動我們的行動。

親愛的兄弟姐妹:但願那最後審判,不會讓我們感到害怕;相反,願它催迫我們更好的活在當下。天主藉堅忍和仁慈,賜給我們這個時刻,為的是讓我們在窮人的身上,在卑微之人的身上認出祂。讓我們追求至善,藉祈禱和仁愛,醒寤不眠。願上主,在我們生命的最後時刻,在歷史的終結時,能承認我們是祂良善和忠信的僕人。

© 全屬於禰 & 教宗全球祈禱網路 2024
Cum Approbatione Ecclesiastica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