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主嘆啡:2024年6月30日

常年期第十三主日
福音:谷5:21-43
觸摸,得救吧!

今天的福音經文很好的展示了信德在醫治的過程中使人改變的力量。我們見證了耶穌進行了兩次醫治。首先是患血漏12年的婦人, 當她一接觸耶穌的衣服,就痊癒了。第二:葛法翁會堂長雅依洛(Jairus)的女兒的復活,這證明了在死亡面前,信德的力量。

第一個婦人代表的是以色列,以色列是上主的新娘,她離開丈夫,成了不潔的。只有她回到丈夫那裡 —— 那不潔的婦人觸摸耶穌 —— 她才會從不潔中得到醫治,再度結果。這個婦人相信耶穌,她對自己說:“如果我能成功,甚至,我只要觸摸祂的衣服,我就會得救。”她所說的,不是“獲得痊癒”而是“得救”。得救意味著,不再失掉性命。

雅依洛的女兒也代表以色列。以色列,不接受救主,如同一個死人一樣,如果新郎不扶養她,她就沒有生命。救主耶穌親手把她扶起來,使她復活。

重要的是:要記住:這兩位女性代表的是我們每一個人,我們如同她們一樣,蒙召去創造生命。在聖體聖事中,我們有機會觸摸祂,與祂的天主性建立聯繫。我們有機會在我們身邊人的生活中觸摸天主的肖像。為能得救,我們要做的,就是在聖體聖事中,在天主聖言中,在我們身邊人的生活中,與祂接觸。我們的盼望,就是得到這樣的救贖。

© 全屬於禰 &樂仁出版社 (中國澳門)
Cum Approbatione Ecclesiastica 2024

与主叹啡:2024年6月30日

常年期第十三主日
福音:谷5:21-43
触摸,得救吧!

今天的福音经文很好的展示了信德在医治的过程中使人改变的力量。我们见证了耶稣进行了两次医治。首先是患血漏12年的妇人, 当她一接触耶稣的衣服,就痊愈了。第二:葛法翁会堂长雅依洛(Jairus)的女儿的复活,这证明了在死亡面前,信德的力量。

第一个妇人代表的是以色列,以色列是上主的新娘,她离开丈夫,成了不洁的。只有她回到丈夫那里 —— 那不洁的妇人触摸耶稣 —— 她才会从不洁中得到医治,再度结果。这个妇人相信耶稣,她对自己说:“如果我能成功,甚至,我只要触摸祂的衣服,我就会得救。”她所说的,不是“获得痊愈”而是“得救”。得救意味着,不再失掉性命。

雅依洛的女儿也代表以色列。以色列,不接受救主,如同一个死人一样,如果新郎不扶养她,她就没有生命。救主耶稣亲手把她扶起来,使她复活。

重要的是:要记住:这两位女性代表的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如同她们一样,蒙召去创造生命。在圣体圣事中,我们有机会触摸祂,与祂的天主性建立联系。我们有机会在我们身边人的生活中触摸天主的肖像。为能得救,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圣体圣事中,在天主圣言中,在我们身边人的生活中,与祂接触。我们的盼望,就是得到这样的救赎。

©全属于祢 & 乐仁出版社(中国澳门)
Cum Approbatione Ecclesiastica 2024

與主嘆啡:2024年6月29日

聖伯多祿及聖保祿宗徒(節日)
福音:瑪竇16:13-19
基督,活石

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宗徒的慶節邀請我們重新找到把福音傳給萬民的傳教熱情。以相同的慶節來慶祝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宗徒,似乎是不尋常的!伯多祿,他是漁夫,他首先回應耶穌的召叫,保祿,他是一個法利賽人,是迫害基督徒的人,以後,他蒙召做了宗徒。他們都經歷過一次重大的心靈轉變和皈依。

西滿很愛耶穌,但是在軟弱的時候,他三次否認救主。然而,他蒙揀選,做了眾宗徒的領袖。同樣,熱忱的掃祿,他曾試圖毀滅基督的追隨者,但是,他蒙揀選,成了保祿,做了外邦人的宗徒。

在凱撒勒雅斐理伯(Caesarea Philippi),耶穌問了門徒兩個問題:“人們說人子是誰?”耶穌最先提出的問題,得到直截了當的答案:公眾把祂看作是一個著名的歷史人物 —— 或是洗者若翰,或是厄裡亞,或是耶肋米亞,或是古時先知的一位。(參看:瑪16:13-14)然而,民眾的欽佩,並沒有打動耶穌。

伯多祿對耶穌提出的第二個問題作出了回應,這是他的信仰宣認 ——“禰是默西亞!”耶穌承認伯多祿有堅強的信德,祂把這樣的信德比作用作建築的石頭的硬度。在阿拉美文,“刻法”一詞 指的就是建築用的石頭。耶穌把門徒的信德當作石頭,以此建築祂的教會。耶穌親自建造的教會,如同岩石一樣,堅固,不可撼動。

宗徒們得到了鑰匙和捆綁和釋放的權柄。拉比們用“鑰匙”的類比指代解釋《梅瑟五書》(Torah)的權柄,這個權柄,屬於經師和法學士。現在,耶穌授給伯多祿和宗徒們解釋經文的權柄。他們現在的任務是:藉著聖經向人們展示天主的真容。耶穌把為眾人打開基督福音大門的責任託付給了伯多祿。

© 全屬於禰 &樂仁出版社 (中國澳門)
Cum Approbatione Ecclesiastica 2024

与主叹啡:2024年6月29日

圣伯多禄及圣保禄宗徒(节日)
福音:玛窦16:13-19
基督,活石

圣伯多禄和圣保禄宗徒的庆节邀请我们重新找到把福音传给万民的传教热情。以相同的庆节来庆祝圣伯多禄和圣保禄宗徒,似乎是不寻常的!伯多禄,他是渔夫,他首先回应耶稣的召叫,保禄,他是一个法利赛人,是迫害基督徒的人,以后,他蒙召做了宗徒。他们都经历过一次重大的心灵转变和皈依。

西满很爱耶稣,但是在软弱的时候,他三次否认救主。然而,他蒙拣选,做了众宗徒的领袖。同样,热忱的扫禄,他曾试图毁灭基督的追随者,但是,他蒙拣选,成了保禄,做了外邦人的宗徒。

在凯撒勒雅斐理伯(Caesarea Philippi),耶稣问了门徒两个问题:“人们说人子是谁?”耶稣最先提出的问题,得到直截了当的答案:公众把祂看作是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 —— 或是洗者若翰,或是厄里亚,或是耶肋米亚,或是古时先知的一位。(参看:玛16:13-14)然而,民众的钦佩,并没有打动耶稣。

伯多禄对耶稣提出的第二个问题作出了回应,这是他的信仰宣认 ——“祢是默西亚!”耶稣承认伯多禄有坚强的信德,祂把这样的信德比作用作建筑的石头的硬度。在阿拉美文,“刻法”一词 指的就是建筑用的石头。耶稣把门徒的信德当作石头,以此建筑祂的教会。耶稣亲自建造的教会,如同岩石一样,坚固,不可撼动。

宗徒们得到了钥匙和捆绑和释放的权柄。拉比们用“钥匙”的类比指代解释《梅瑟五书》(Torah)的权柄,这个权柄,属于经师和法学士。现在,耶稣授给伯多禄和宗徒们解释经文的权柄。他们现在的任务是:藉着圣经向人们展示天主的真容。耶稣把为众人打开基督福音大门的责任托付给了伯多禄。

©全属于祢 & 乐仁出版社(中国澳门)
Cum Approbatione Ecclesiastica 2024

与主叹啡:2024年6月28日

圣依肋乃(主教殉道)
福音:玛窦8:1-4
基督徒的亲密关系

癞病被人看作是被无期徒刑,治好一个癞病人,如同使亡者复活一样,具有挑战性(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耶稣从山上下来的时候,一大群人追随祂。然而,那些患病的人,不能跟随祂,因为他们是“不洁的”,他们的法律禁止他们公开露面。

在今天的福音中,那些接近耶稣的癞病人面临着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选择,因为他们一旦被认出来, 就要被人用石头砸死。即使是触摸癞病人的行为,也会被那些与他相对的人视作不洁的行为,甚至会招人谴责。尽管如此,耶稣还是毫不犹豫地走近他。祂放胆伸手治好了他。

许多麻风病人继续同耶稣保持距离,因为他们缺乏勇气。然而,耶稣向他们伸出祂的手,从不害怕自己会变得不洁。

教宗方济各在2015年给这段福音提供了美好的反思。他说:“亲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没有亲密就无法建立一个团体;没有亲密就不能缔造和平;没有亲密就不能行善。耶稣本可以对他说:‘痊愈了吧!’但是,衪走近那人,抚摸了他。更重要的是:耶稣一接触那人,自己就不洁了。这就是耶稣的奥秘:祂亲身承担了我们的不洁,我们的污秽。”

圣保禄很好地描绘了这一点,他写道:“祂虽具有天主的形体,并没有把与天主同等看作一件把持不舍的事情,相反, 祂使自己空虚。”让我们祈祷:愿我们总不要害怕接近那带有可见的或隐藏伤口的穷人。这就是接近他们的恩典。

©全属于祢 & 乐仁出版社(中国澳门)
Cum Approbatione Ecclesiastica 2024

與主嘆啡:2024年6月28日

聖依肋乃(主教殉道)
福音:瑪竇8:1-4
基督徒的親密關係

癩病被人看作是被無期徒刑,治好一個癩病人,如同使亡者復活一樣,具有挑戰性(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耶穌從山上下來的時候,一大群人追隨祂。然而,那些患病的人,不能跟隨祂,因為他們是“不潔的”,他們的法律禁止他們公開露面。

在今天的福音中,那些接近耶穌的癩病人面臨著一個具有挑戰性的選擇,因為他們一旦被認出來, 就要被人用石頭砸死。即使是觸摸癩病人的行為,也會被那些與他相對的人視作不潔的行為,甚至會招人譴責。儘管如此,耶穌還是毫不猶豫地走近他。祂放膽伸手治好了他。

許多麻風病人繼續同耶穌保持距離,因為他們缺乏勇氣。然而,耶穌向他們伸出祂的手,從不害怕自己會變得不潔。

教宗方濟各在2015年給這段福音提供了美好的反思。他說:“親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詞:沒有親密就無法建立一個團體;沒有親密就不能締造和平;沒有親密就不能行善。耶穌本可以對他說:‘痊癒了吧!’但是,衪走近那人,撫摸了他。更重要的是:耶穌一接觸那人,自己就不潔了。這就是耶穌的奧秘:祂親身承擔了我們的不潔,我們的污穢。”

聖保祿很好地描繪了這一點,他寫道:“祂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把與天主同等看作一件把持不舍的事情,相反, 祂使自己空虛。”讓我們祈禱:願我們總不要害怕接近那帶有可見的或隱藏傷口的窮人。這就是接近他們的恩典。

© 全屬於禰 &樂仁出版社 (中國澳門)
Cum Approbatione Ecclesiastica 2024

與主嘆啡:2024年6月27日

常年期第十二周星期四 / 亞歷山大的聖濟利祿(主教聖師)
福音:瑪竇7:21-29
建基在信德和愛德之上的信德

今天的讀經取自列王紀,列王紀講述的是天主子民歷史上最感傷的一章。亞述人的入侵,給了以色列人一個慘重的教訓,但是,大約一個世紀以後,隨著巴比倫人的來到,以色列過去的榮耀黯然失色。巴比倫王拿步高攻打並摧毀了耶路撒冷,驅散了耶路撒冷的居民,包括其內的君王,他的母親和王室隨從。

今天的福音經文強調:一個忠於天主聖言的人,好比建立在堅硬岩石之上的房屋。即使面臨惡劣的自然環境,這座房屋仍然屹立不動,不受自然環境的影響。

那些聽了福音的訊息,沒有把祂放在心上的人,好似把自己的房屋建在沙地上的愚人。把我們自己稱作是基督徒的人,並不意味著全心全意堅定接納這信仰。

呼求上主的名,按照傳統舉行禮儀,只是為了尋求恩典,並不能增強我們對天主的信仰。我的信仰是建立在望德和愛德的堅定基礎嗎?即使我的祈禱沒有得到天主的應允,我仍然會相信天主嗎?

請記住如下改寫的文段:
不辛勞工作,就無法實現那能持久直到永遠的成果。以色列人從困難的經驗中發現:生存的道路,沒有保證,並不輕鬆。這為我們每人而言是一個教訓。輕看它,就會使我們自己感到悲傷。

© 全屬於禰 &樂仁出版社 (中國澳門)
Cum Approbatione Ecclesiastica 2024